AI摘要:全球债市步入政策博弈深水区,国内机构共识"逢调买入",信用债短端下沉与长端利率品种布局并行,10年国债中枢预期下移至1.6%附近,静待再次降息触发破位新低;LPR与存款利率双降打开广谱利率下行空间,非息成本压降转向或引致存款脱媒加速,息差修复与债市增量资金形成共振;海外市场波动加剧,美日债市"崩盘"折射全球流动性裂痕,债务供给冲击叠加"债汇双杀"风险陡增,美联储扩表救市迫切性提升。政策敏感度与跨境风险传导成当下投资决策关键锚点。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免责声明: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数据来源:Choice
1、继续逢调买入
首席经济学家刘郁
对于债市投资而言,目前的难点或是长时间的信息空窗。尽管主线策略存在较强的一致性,但品种实操层面会有先后差异,市场较可能会根据票息的高低顺序依次挖掘,即信用利差→利率品种利差→利率新老券利差,目前信用债或阶段性占优。从截至5月21日的数据来看,3年左右AA(2)城投债仍存在相对丰厚的性价比,长久期策略还可考虑5年左右的AA、AA(2)城投品种;与此同时,利率方面也可提前布局7-10年左右的农发债、口行债、地方债等品种。
研究所所长、固收首席张继强
考虑到基本面大方向也没有逆转,资金中枢也已经下行,我们将十年期国债下限从1.5-1.6%下调到1.5%。继续推荐3、5年城投债和二永债,继续向短端信用下沉和长端高等级寻找利差压缩机会,长端和超长端利率5月19日已经下行,但窄幅震荡格局仍未打破,继续逢调整买入。
华福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徐亮
如果存款利率下调和双降在短时间可以引导资金宽松,那么债券利率还有下行空间,10y国债可以向下限1.6%附近移动;但后续如果资金面不再宽松,存单利率也开始面临压力,那么长债利率在6月其中的时间段可能会转变为偏弱震荡运行,是否会明显上行还是需要看到明确的因素,例如风险偏好提高、消费内需数据超预期或者资金面反向收敛。
固收首席分析师李相龙
我们认为在当前人民币贬值空间有限的情况下,三个月内还有一次降息的概率较大(尤其是等美联储6,7月可能降息后),因此对于后续债市,短期内可能在1.65至1.75区间内多空博弈(根据我们的框架,当前十年期国债合意点位中枢为1.7%左右),但中期看十债利率仍会破新低,只不过需要再次降息的触动,而这个时点不排除在二季度内完成(譬如如果7月国内再次降息,不排除6月底会抢跑破新低)。
2、LPR和存款利率双降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温彬
在新一轮降息带动下,利率中枢整体继续下移,资产端贷款利率仍将处于下行通道,银行息差仍承压,LPR报价短期内继续下调空间受限。在稳息差的同时,为释放更多支持实体成效,利率管控方向也从“推动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下降”转为“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表明在当前信贷成本已明显降低的情况下,后续或更加关注非息成本压降。
资深宏观分析师钟林楠
对债券而言,它一则从比价视角降低了贷款资产的收益率优势,提升了债券资产的配置价值;二则降低了金融机构负债成本;三则由于定期存款利率降幅要高于7天逆回购利率,货币市场与存款市场的利差进一步拉大,存款脱媒效应可能有所强化,给债市带来增量资金。后续值得关注的是财政、准财政、供给侧等政策的斜率,它们能否进一步打开名义增长的“上限”,对股票和利率的判断来说至关重要。
银行业首席戴志锋
本轮降息、存款利率下调、降准对银行息差综合影响:预计对25E、26E息差分别影响+2.9bp、-1.4bp,对25E营收、税前利润支撑+1.9个点和+4.2个点。存款利率下调幅度超过LPR降幅,对息差形成有效支撑。
大固收组组长、固收首席覃汉
广谱利率下行的中期主线不变,后续曲线可能演绎先平后陡的节奏,但交易节奏较为复杂,5-7年中端利率债以及2-3年信用债攻守兼备,值得重点关注,长债的做多机会需等待赔率进一步改善。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
接下来监管层有可能通过单独引导5年期以上LPR报价下行等方式,推动居民房贷利率更大幅度下调。我们估计接下来各类存款利率将平均下调0.1个百分点左右,其中,活期存款利率和短期定期存款利率下调幅度会比较小,期限较长的定期存款利率会有更大降幅。
3、美国、日本全线崩盘
研究部首席宏观分析师张文朗
我们认为,美、日债同步拍卖遇冷、利率上行,可能反映了当前全球流动性趋紧,而作为重要融资货币,日元流动性不足带来的外溢效应可能加速美国股债汇“三杀”。我们再次提示,随着特朗普“美丽大法案”(one big beautiful bill)通过在即,美债上限问题得到解决后,财政部可能在7-9月集中投放新增美债,美国市场遭受系统性流动性冲击的风险上升,美联储开启QE等扩表政策来救市的迫切性正在提升。
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
短期内,美债利率或延续高位震荡,更需关注进一步上行的“尾部风险”。主要原因包括——关税的短期效应:通胀上行风险大于经济下行风险;7月之前减税法案落地或增加财政不可持续的担忧;弱美元周期下,非美机构平仓外汇风险敞口,容易形成债汇双杀。
德银外汇研究主管George Saravelos
美国国债眼下正面临来自日本国债日益激烈的竞争,日债收益率上升正使得日本国债对日本当地买家更具吸引力。我们未来数月观点的核心逻辑是:市场正日益受到外部资产头寸的驱动,这种趋势正在对美债市场和美元形成双重下行压力。
海外研究联席首席分析李翀
我们认为当前市场看跌美债情绪较高,长端美债利率短期仍有上冲可能,但在市场对近期负面因素都有较为充分的反应后,“美债义警”或将给特朗普“OBBB刺激美国经济增长能够扭转债务问题颓势”的“辩解”一次机会。若美国经济数据转弱,同时财政轨迹未能扭转,届时长端美债或将面临更大的抛售压力。此外,后续还需关注美国通胀反弹以及债务上限解决后美债供给释放等因素可能给美债利率带来的上行动力。
宏观首席周君芝
目前30Y和10Y日债利差已经到了较高水平,未来日债流动性大概率缓解。日央行较注重与市场沟通,故日超长债利率上行空间有限。换言之,如近期般日债大跌未必持续。日债大跌背后,市场关注全球债市震动映射的金融脆弱性。进入2025年,美国科技和财政周期的延续性、关税战的衍生影响,三大因素放大全球不确定性。在确认全球进入衰退之前,全球金融市场波动依然延续。